自6月份以來,護膚品關稅從5%降至2%,隨后,國際品牌紛紛降價。表面上看大牌降價是由于關稅下調,實則卻是因為土洋競爭激烈的無奈之舉。價格下調3個多月,卻并沒有拉動外資品牌在中國的銷售,甚至沒有吸引到太多關注的眼球。面對價格戰,更多中國品牌選擇“做好自己”。
今年5月25日,財政部關稅司發布公告,部分護膚品的進口關稅稅率從5%降低至2%。隨后,5月26日晚間,全球最大的化妝品集團歐萊雅終于忍不住了,率先宣布下調集團進口護膚品在華售價。
緊接著,雅詩蘭黛、資生堂和韓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旗下等多個國際品牌紛紛下調了其在華售價。而三個多月后,我們卻發現,遠遠超出匯率調整的國際品牌價格下調并沒有讓國際品牌在市場競爭中占到任何便宜。
本站發布或轉載的圖/文等稿件,出于非商業性的交流和學習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站發布或轉載的設計作品圖/文,其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公司或所屬官方網站所有,如有涉及版權請予以通知,我們第一時間協調處理或刪除,如不同意本站轉載,請及時告知本站撤除。聯系郵箱:service1@jumeili.cn
您還未登錄
請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登錄后查看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