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的迭代,導致了品牌的迭代;品牌的迭代導致企業家和管理團隊以及組織管理體系的迭代。 新消費者的到來,必將催生新一代品牌、新一代企業家、新一代組織管理體系、新一代營銷生成機制。 大企業必須時刻擁抱市場的變化、擁抱外部創新資源、擁抱新一代創業者;你們的態度決定著他們以后是你的競爭對手還是合作伙伴。 感謝大家參與2018時尚消費品創業創新國際論壇,相關內容請持續關注聚美麗報道。今天的論壇結束啦,下次再見~
投資基金L Catterton Asia大中華區負責人黃晗躋表示,品牌的創立是需要時間的,從前期客戶調查到消費者需求,這一過程很花時間,而中國市場的變化很快,特別是渠道方面的變化,但這其實是一個平衡,很多品牌在短期和長期目標的上很難平衡。從一個股東或者創始人的角度來看,主要看投資回報率,可能會比較注重短期內的財務回報,這會以長期品牌的發展為代價。
上美集團中國區ceo 鮑燕悅表示,從2012年到2017年,上美集團銷售規模翻了近20倍。上美集團創始人呂義雄在產品研發上是很執著,這一方面創始人對產品的引導是非常關鍵的。上美跟其他集團有一點非常不一樣,就是從前三年開始布局日韓品牌,當地研發、生產、銷售,根本的目標是瞄準全球市場。
阿芙總裁張耀東表示,團隊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產品創新越來越多地是借助外部的力量,但偉大的創新首先要有幾個要素:要有出處的文化根源,要有當代審美,以及就是實用、好用、容易用。世界上偉大的品牌,比如像星巴克和無印良品都具備以上三點要素,至于這個成功是內部創新還是外部創新,不一定要去搞明白。還有不管是內部創新還是外部創新,都得有一個對產品非常執迷的首腦,這個人往往是公司的創始人,要在他的主導下去做這件事。
瑪麗黛佳總經理陳海軍表示,瑪麗黛佳的組織架構跟傳統不一樣,也沒有市場、銷售總監。取而代之的事有很多內容營銷的部門、用戶創新與體驗部門,還有視覺營銷部,實際上就是把管錢的事兒變成管事兒。組織架構變得很簡單,做事也能看到成果,基本上瑪麗黛佳在很多傳播創新的領域都做得不錯。但不是創新營銷,是“不一樣的營銷”,比如快閃店、口紅販賣機,從而讓消費者有很多新鮮感。